11月2日,江苏昆山首届企业足球联赛决赛结束,张浦德园队夺冠。在过去两个多月里,21支球队以“企业”之名参赛,同台竞技,让这座城市与热爱足球的人实现双向奔赴。
赛事终有落幕之时,城市发展却永不停步。过去的两个多月,我们为同一颗足球欢笑过、叹息过,为同一支“企超”球队加油过、呐喊过,为生活的这座城市奉献过、骄傲过。
从“赛场”到“职场”

收获战友般的情谊
今年8月,“企超”启幕。昆山以“企业”之名,沿袭“去职业化+城市荣誉+全域联动+世界第一运动”的综合理念,吸引了来自制造业、科技、服务业等领域的21支球队参赛,通过企业球队间的角逐,探索群众足球赛事的新模式。
作为一项创新实践,昆山“企超”超越传统赛事,肩负起“体育+产业”深度融合的责任。数据显示,昆山拥有大型工业企业102家、中型工业企业289家,产值超亿元企业达1096家。以龙头企业为领头雁的庞大企业雁阵,正是昆山“企超”成功举办的坚实基础。赛事主办方昆山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孙列平说:“我们旨在通过一个高参与度的平台,把昆山的产业‘串’起来,让企业‘活’起来,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足球,正是最佳载体。”
生产线上的拼搏者,绿茵场上的追梦人。为了在“企超”舞台上绽放,这些“业余球星”们可没少下功夫。张浦德园队的队员赛后边擦汗边说,“在车间,我们一起研究图纸与参数;在球场,我们呼喊着跑位与配合,增强了我们的归属感。”
这份默契,从绿茵场延伸至职场。张浦的球队球员来自企业不同部门。“一场球踢下来,我发现采购部的小张爆发力惊人,和市场部的老李传接球心有灵犀,练球比赛,大家都一天天熟悉起来。回到工作中,球场上的队员又变成亲密的工作伙伴,因为我们已经建立了战友般的情谊。”
从“赛事”到“城市”
让足球“触脚可及”
放眼昆山,足球热情亦如星火,闪耀于每一个角落。
先看“苏超”,苏州队两度移师昆山奥体中心,以两场胜利印证“最牛主场,福地昆山”之名;再看“企超”,昆山以足球之名,生动展现与“昆山之路”相伴相行的昆企风采与拼搏精神;还有“校超”,昆山市“市长杯”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激战正酣,足球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。
昆山“企超”开幕之前,《昆山市足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(2025—2027年)》正式印发。在业内人士看来,昆山的足球雄心并非空中楼阁。从硬件设施来说,昆山拥有全省首座专业足球场馆,并构建起以昆山奥体中心、昆山市体育中心、全民健身中心为龙头,区镇足球场地为支撑,学校足球场地为补充的三级足球场地体系,可满足不同层次需求。未来3年,昆山还提出将新增不少于50片足球场地,推动学校场地低价或免费向社会开放,让足球真正“触脚可及”。
据了解,2025年首届昆山企业足球联赛共112场,累计参与球员近5000人,线上线下观看人数超20万人次。
“昆山不仅要做产业的‘高原’,更要打造人才生态的‘绿洲’。”昆山市体育总会相关负责人表示,“我们希望通过‘企超’这样的赛事,让‘拼搏、协作、尊重规则’的体育精神,融入昆山企业的团队建设,激活整座城市的运动基因。让每一位来昆山创新创业的人才,不仅能感受到一流的营商环境,还能找到归属感、获得感和健康活力的生活方式。”
从“观赛”到“游城”
激活文商体旅“流量密码”
在“企超”赛场上,对足球简单、纯粹的热爱最动人。
结束哨声吹响,首届昆山企业足球联赛落幕。在这片充满激情与希望的绿茵场上,个人的汗水、团队的荣耀、企业的风采与城市的发展,正伴随着每一次传球、每一脚射门,紧密交织,共同绘就昆山“体育+产业”融合发展的生动图景。
从8月燃情开赛,直至今天圆满落幕,“企超”已超越单一赛事,成为一场融合体育、消费与文化的全民足球盛宴。
“足球之夜”市集与“企超”同步,将城西体育中心北广场打造成集美食、文创、亲子互动于一体的城市客厅,让大家近距离感受足球激情。在促消费、扩内需的背景下,当数万人为足球聚集时,他们带来的不只是一张“票根”,更有餐饮、购物、住宿、旅游等全链条的“夜经济”消费场景。
“看球喝咖啡,晚上有地方逛,带娃有地方玩,这才是老百姓要的夜生活。”在网络社交平台上,一位网友的高赞评论说出了不少昆山百姓的心声。足球不仅是几十人的赛场竞技,也是撬动消费升级、产业融合、城市活力的支点。拼抢、传递、攻防,善于自我突破的昆山,又一次在绿茵场上转动起了激发县域经济社会活力的“魔方”。
赛事加持下,城市消费愈发“出圈”。昆山打出“组合拳”,组委会针对性为球迷观众推荐涵盖夜游周庄、品味奥灶面、体验乡村民宿等特色线路,实现“流量”到“留量”的升级。9月底,“昆山文化艺术中心·玩湃智慧足球广场”和“昆山青阳港·玩湃生活体育公园”同时开园,引入荷兰约翰·克鲁伊夫“全攻全守”训练理念及六人制足球,引进智慧足球与新兴运动YOU.FO创新飞环等荷兰体育IP,打造集智慧运动、国际赛事、全民健身于一体的城市体育新空间。
来源:昆山发布

